北京时调小曲、莲花落、什不闲、牌子曲、太平歌词、拆唱八角鼓、童谣、叫卖等等吧 明清时期在北京流行的时调小曲名目繁多、色彩各异,而且流传深入到社会各层。一些晋京的昆曲、乱弹演员,除擅长南北曲外,有的也兼工小曲。这样名目繁多的时调小曲在北京流传,从流布的分野和前后的对比来看,大体可分为如下情况:作为原已在广大百姓中流传的民歌如:《茉莉花》、《绣荷包》、《四季相思》、《二十四糊涂》等等,仍然以民歌的形态在民间流传。当然曲艺艺人也有的把这些民歌吸收为自己的曲目,音乐上仍按民歌的曲调或者略有变化来演唱。 莲花落源出于唐五代时的“散花乐”。最早为僧侣募化时所唱的宣传佛教教义的警世歌曲。宋代开始在民间流行,丐者行乞时经常演唱。清代乾隆年间为莲花落最兴盛时期,北京既有专业艺人卖艺,也有旗籍子弟走局票演。莲花落的演出形式分单唱、对唱、彩唱三种。单唱、对唱只用七块板伴奏,演唱时有人坐在围桌里贴板,彩唱时为了热闹还加上锣鼓伴奏,旦角演员疏旗装的“两板头”,丑角穿京剧之行头,也相当于插科打诨的小戏。
5.3万粉丝 506专辑
相声评书精选,尽在于此。